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那一年的早春寒冷异常,低温天气持续几周之久,着实与所谓全球变暖的学界共识开了一个大玩笑。这是一个权威无地自容的不堪时代,理想、模式、价值在诡异的现实面前渐渐褪去理性的光环,展现出深不可测的或然黑洞,历久而弥新的是世界的不可知论。几个月以前,华尔街的五个投资银行大鳄死了两个、另外三个惶惶不可终日,银行巨头岌岌可危如花旗者终于纷纷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的信念乞求政府援助。所有人开始真正怀疑,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体系的寿数还有多久,在忐忑不安的萦绕中等待被惩罚的宿命来临。

 

秦少庸蜷缩在沙发里抵御着周身欲刺入骨髓的寒冷。咖啡厅的位置不太理想,暖气总是无法光顾,落地窗外料峭的残雪、光秃低垂的败柳映衬的萧瑟晦暗更令人心寒。这个地方是老周在毫无工作压力时最喜欢的独处之所,一来这座古典园林风格的御用国宾馆确实可以让神经放松,二是老周就住在离此片刻之遥的别墅区内。老周五十出头,是金融巨头欧洲联合银行的亚洲区主席,公认的资本圈中独一无二的异类。他出身于市井,不幸生逢运动不断的乱世,以致幼而失学。未成年时即随战天斗地的洪流出奔北大荒,成为屯垦戍边知青大军的一员,老周颇以这段人生历练自豪,时常在上市庆典上秀一曲昔年苍凉粗犷的边塞民歌。返城以后老周青灯为伴寒窗苦读经年,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央企业,没几年从小文员一路被擢升至正处级办公室主任。90年代初此央企成为首批中国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老周是核心操办者,由此与资本圈结缘。然而正当其人生得意、央企班子成员职位唾手可得之时,老周出人意料地下海到了投资银行。十年功夫从中层VP干到国际大行的封疆大吏,且连续数年占据业绩排行榜首,一时风光无二。然而老周终究并非因循买办的既定轨道,一无英美名校教育背景及与洋人同声共气之谊、二无达官贵人家世以资上达天听之利,唯有以寸土必争、两肋插刀的江湖气概排挤吃多了洋面包显得摩登但终究不得中国同胞倾心信任的同行们。于是老周始终游离于买办们的圈子以外,初时心多不甘,久而久之倒也安之若素,反而因此吸引很多想忽悠洋人的钱但却始终紧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训的中国企业。

 

秦少庸与老周的人生交集非常短暂,但却改变了一生的轨迹。少庸于90年代初毕业于法学院,求学之初便深陷八十年代末那场悲壮、诡谲的社会运动之中,由此形成了质疑威权且不与其为伍的顽固秉性、。毕业以后执律师业,初时混迹于三教九流之间,干些家长里短、偷鸡摸狗的案子聊以糊口,恰逢中国在忽如一夜春风来以后资本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少庸抓住机会跳入资本圈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证券业律师之一。十年律师生涯让少庸渐感头脑空空、力不从心,于是毅然决然远赴美国常春藤联盟中的一所名校法学院求学,时年三十三岁。一年法律硕士的学习生涯并不轻松,学业的紧张及洋人的刻苦努力让少庸咋舌,然而以学识及思维方式的收获而言终究不虚此行。对于美国,少庸最为深刻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的约束之下的无所不能之自由、多元文化外衣包裹之下的狂热清教徒信仰核心、不论市井布衣还是庙堂闻人油然而生的上帝保佑美国的优越感,这些经验对秦少庸此前几乎已经定型的世界观不啻是全面颠覆,内心又开始躁动不已。回国以后,少庸经人介绍认识了老周,原想借机搭上关系多承揽业务,哪知意气相投、相谈甚欢后老周热情邀请少庸改行加盟。少庸原本就更倾心居于乙方领导地位的投行角色,因此一拍即合。此后,两个异类相处默契、亦师亦友,倒也成为以人为财死为唯一信条的投行圈中的别样风景。但少庸心中的火苗越来越活跃以致无法安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生活,五六年的投行生涯以后又感到厌倦,适时而来的金融海啸让他决定再次调整人生轨道。

 

Hello,少庸,你已经到啦”,老周一身格子呢休闲装快步走过来,找了少庸对面的椅子坐了下来,轻快地双脚摩挲脱下了鞋子,脚底踩着柔软的地毯。

“昨天开了一天会,半夜才回到上海。上午和王董事长打球,中午还和林总吃饭,总算搞定这个单子,我们牵头,至少拿60%佣金。这个项目不错,是今年的第一大单。”老周一如既往地以他的勤奋和业绩作为开场白,巨额订单让他的心情大好,微卷的头发更显油亮。

 

老周照例语速极快、滔滔不绝地畅聊资本市场、项目花絮以及天下大势,这是他在心情轻松时的习惯,而每每少庸是最好的听众以及最热烈的对话者。少庸有时感叹老周偌大年纪还保持着愤青的天真和冲动,实在与他所处的地位角色有天大的矛盾。其实这也许就是老周这个异类屡屡在贵族银行家的圈子里杀出一条血路的利器,因为道貌岸然者一般不会对同类产生化学反应,而直截了当的诤言才能打动他们被冰冷包裹的内心。少庸无奈地被拖入这样一个对话游戏中,因为心里有事且不知如何开口,总是抓不住议题的要领,老周好像也有所察觉。

“好了少庸,你那么急找我应该有紧要的事吧?”

 

“周总,我想过了,我准备离开欧联银行。不过您放心,我是打算离开投资银行业,换一个新的职业领域。”少庸纠结了几天一直在想如何提出辞职,毕竟老周待他不薄,况且老周历来痛恨离他而去投奔竞争对手者。话既出口,倒也坦然而无先前忐忑之意了。

 

老周两眼放出光芒盯着少庸,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头颅扭了一圈,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呢最近你好像有些倦怠,本想过阵子找你聊聊,原来你已经打定注意了。你告诉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离开这个行业?”

 

少庸对老周说要转行的话显然让老周很满意,他自己也曾经动过改行去做私募基金的念头,只是碍于年龄日长不愿意冒险而作罢。

 

“我觉得长远来讲我的性格不适合做乙方,所以市场好的时候问题不大,象现在这么差的市场,恐怕我这样的人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少庸一直顽固地用古典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对待客户和雇主,因此内内外外得罪了不少人,老周曾经不断提醒他,但对牛弹琴之下后来也就慢慢放弃。好在前几年市场火爆,加之少庸的执行能力属于超强之列,出色的业绩也让人无话可说。然而少庸的性格始终与这个行业的逻辑无法相容,金融危机以后事情越来越难做,于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难题开始凸现。此时这个行业的生存之道说来也简单,就是把世界上至少百分之六、七十的项目罗列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上,哪怕只是和公司传达室的老头有过一次关于领导车牌号码的对话。银行家们不断在各大城市穿梭飞行,每日发出一堆捕风捉影的邮件,甩手让小分析师剪贴拼凑一本本日后只能作废纸的建议书;还有就是每天参加好几档三国四方的电话会议,反正上线的头头脑脑众多,人又不见面,只消静音之余时不时对者话筒说几句不着边际的废话。总之让人觉得永远都在忙着,在例会时一二三四排列一大串永远都不会有结果的项目,反正年初时都谈好了保底奖金,年底结帐后不待老雇主发出解雇信,自然有下一家冤大头再给一年的安全保障。然而秦少庸学不会这种生存之道,固执地远离浮躁的交际圈和各种会场,做起大隐于市、闭关修行以图东山再起的美梦。久而久之,愈觉前途迷茫无法合群,于是对自己在投行业的职业生涯失去兴趣。

 

“我感觉到了,我发觉你和刚入行时不一样,好像已经失去热情了,这种态度很成问题。”,老周谈了口气,“你这几年的业绩不错,不过我发现你最大的性格弱点是根本不与不投机的人打交道,这是今后你在这行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我算是很固执的人了吧,哪怕我看他不上眼,但是为了生意还是会逢场作戏。我很想提醒你,要在这行混出样子,没有这点与魔鬼共舞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不过看起来你不准备改变,是不是这样?”

 

“周总,我都快四十岁了,老实说要改的话早就改了。只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果犯不着为五斗米折腰,孤傲也不见得是坏事。我觉得我的个性与您非常相似,只是您年长历练得多,再说您背负着团队和公司的责任,不能像我这样仗着没有负担放肆轻狂,如果这样那就是不负责任了。”

 

老周开心地哈哈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你算是真的了解我,我就欣赏你这样的性格,虽然有点愣,但贵在真实、随性。我年轻时比你还厉害,不过现在领着这么大一个团队,有时候身不由己啊。对了,你准备到哪里去,基金还是公司?”

 

“我想多一些行业经验,毕竟到现在为止都在做乙方,没有时间好好了解实业”,少庸踌躇了一下,还是觉得应该坦诚告知老周,“我已经决定去宏远重工集团,负责并购及资本市场业务,还有合规性事务。

 

”哦是吗,你去宏远集团,没有想到”。老周显得非常吃惊,“人际关系那么复杂的国企,你想好了没有?还有,他们给你特别的薪酬待遇了吗?国企的水平是非常低的,你了解吗?”

 

“我的工作与他们那些老班底干的活没什么交集,应该不会有太大冲突。再说毕竟海豹基金刚成为宏远二股东,他们一定会推动市场化改革。我研究过宏远的资料,这真的是一家资源优势无可比拟的机械行业龙头,只要实施改革,不要说中国第一,假以时日在全球机械业界也能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作为中国人领导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巨头。至于收入我无所谓,这还要感谢您领我进投资银行的门,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报负,共产党真的应该感谢我为他们输送这样难得的人才”,老周感慨地说道:“也好,做好一家公司成就感更大,不过我还是提醒你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人。国企我比你有经验,那里的人都是高深莫测的,你我是西怒形于色直来直去的人,这样的性格要吃亏的。以后如果有事一定要找我,在政府圈子里我还有些关系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看来以后你成为甲方了,我这个乙方又有事情做了。”

 

“那是一定的,如果有项目一定找您,做熟不做生”。

 

要紧的话既然已经都说完了,自然没有心理压力,少庸与老周便开始围绕着宏远集团这个话题展开了。就像是甲方、乙方之间的典型会谈,两个人设想了各种运作方案,不断地评价和取舍,倒也十分有趣。临别之时,老周突然想起裁员指标还没有完成,因此提议少庸可考虑被裁掉,既可保全一位同事的饭碗,有可让少庸拿到一笔不菲的辞退补偿,远胜辞职一文不得的待遇。虽是行业惯例,而且从没有人觉得不妥,但少庸仍觉得有些不武,感谢了老周的好意以后推辞了。两人互道珍重,就此告别。少庸想到五六年的同事、师友一场,终究还是曲终人散,出门后不免心生许多惆怅。

 

宏远重工集团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国有龙头企业,九十年代企业改制大跃进时,机械工业局实施整体公司化改制,将原隶属机械工业局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国有挖掘机、起重机、叉车、发动机以及零部件等企业打包成立了这个中国机械行业首屈一指的航空母舰。只是这个大杀器横竖看上去就像是个山寨货,好比用俄罗斯的钢板与缅甸的木材胡乱拼接成甲板和船体、美国产的武器系统、中国盗版的作战指挥系统组成的,由海岛民兵连突击速成的船员驾驶着蹒跚地航行在暗流汹涌的南中国海。莫说美军,就连周边的东南亚小国亮出炮艇放空炮都是徒唤奈何。2000年以降,当地赫赫有名、历经几十年之久市场美誉的国企龙头纷纷被淘汰,让位于地处穷乡僻壤的昔日磕头赔笑的外包代工联营厂,而宏远集团却因机械产业的准入门槛和行政倾斜之利而屹立不倒,只是武功减失、愈加象泥足巨人。

 

2000年代初期,中国企业界的奇葩华夏集团挟那个年代被顶礼膜拜的高负债、大规模、多元化的扩张理念,说服政府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宏远集团收归门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为素材的动听的故事多半会成为美丽的肥皂泡,原来当时因为银根紧缩,华夏集团已经沦落到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然而他们深谙地方大员的为官之道,遂用宏大的世界500强理想、央企通天的政治资源以及眩目的地方财政贡献成功地用地板价控制了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然后用拆借、分红、债务杠杆等方式,好歹给自己臭气熏天的财务报表洗了个大澡。怎奈囊中实在羞涩,经年累月拖欠水电费,加之买不起肥皂,无澡可洗之下未几身体重又如跌入粪坑般令人掩鼻,终于被如麻风病患者般丢入山中绝谷任由其自生自灭。

 

收购宏远集团两年后,华夏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宏远集团一时无主,如古时君王驾崩未及册立新皇,各路诸侯耐不住心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雄心荡漾,纷纷拉起山头名为保境安民、实则成割据自立为诸侯之势。然而草莽枭雄终究心里清楚自己并无真龙天子黄袍加身之天命,也无意心怀溥天之土率土之滨家天下的鸿鹄之志,于是尽循三代封建旧例,裂土为疆、治宫室设宗庙,名奉正朔、暗立封国。彼时宏远集团空有一张庞杂虚胖的财务报表,各分厂、子公司自成小宇宙,供奉一个财政捉襟见肘、无尺寸掌控能力的总部机关。然而这种涣散状态始终是地方政府的心病,于是他们祭起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将华夏集团的股份以抵债方式划归本地国企宏大集团。为表示市场化的决心,实质是融资用于解除债务链,引进著名的国际私募巨头海豹基金注资成为二股东。但凡此类所谓的国有资产主导的市场化重组,政府本意也就是融资解燃眉之急,向无真正将企业推入市场的决心,一则大气候背景下无人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二则还要照顾主管官员、组织部在册的企业领导,这些人不可能放弃经营多年的地盘。基金起初不明就里以为拣到一块肥肉,掏钱以后被告知人员隶属、管理关系一如国企惯例便登时傻了眼,但胳膊究竟拗不过大腿,加之交易对价实在便宜,久而久之也就听之任之,盘算着等到资本市场窗口来临套现赚取数倍汇报分钱走人。于是大家都欢天喜地,媒体也来应景,这个交易成为当年十大并购交易之首,并且被誉为市场化交易的典范。

 

宏大集团颇有来历,成立于90年代初期,隶属于地方政府。当年领风气之先,加之政府大力扶持,十多年功夫资产上千亿,业务涵盖金融、地产、贸易、制造业,控制好几家上市公司。然而宏大集团一直以来推行多元化策略,扮演一个投资平台角色,没有拿得出手的主业。中国企业界的风向转变很快,在当年华夏集团以及几个多元化扩张集团的债务危机爆发以后,一直被业界推崇的以多元化及债务杠杆为驱动力的扩张模式便被打入冷宫,随之而来是国资委强调国企需走专业化经营路线。宏大集团自然不甘落后,但做牛做马式的苦心经营毕竟吃力不讨好,何况领导在位短短几年如何等得及,所以一直缠着政府要求划拨一家有点实力的产业集团。彼时正值华夏集团发生变故,所以没费多大周章取得宏远集团的控制权。

 

哪知不久宏大集团就遇到棘手的问题,宏远集团旗下各诸侯舒坦日子过得太久,已经容不得弱小皇室哪怕是象征性的行使权威,宏大集团对宏远集团各业务板块的经营管理根本无从插手。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直到宏大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履新,前市府杨秘书长任董事长、前建设局陈局长任总裁。新官上任三把火,杨、陈两位熟知官场规则,说服市政府将宏远集团的党委隶属关系及人事任免权由组织部下放到宏大集团。原来在国企而言,股东大会也好、董事会也好都是摆设,党委才是最后的权力平台,无党委点头任你走完所有法定程序也是白忙活一场。对领导的权威而言,控制党委也就控制了人事任免权,此是拿住下属的关键所在。所以这次调整以后,宏大集团对宏远集团的控制力提高了许多,于是顺势进行大洗牌。宏大集团唯一具有机械产业背景且公认的资本运作高手马国栋出任宏远集团董事长,宏远集团副总裁常振东出任党委书记,宏远集团副总裁张建国出任总裁。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三驾马车组合,国企通常是董事长、总裁分设,但由其中一人担任党委书记,两巨头反目已经不好办,三驾马车更像三国演义一般生出无数今日联吴抗曹、明日吴蜀反目的官场活报剧。

 

高层洗牌顺利之余,宏大集团决定将宏远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关键岗位进行洗牌,以方便未来的资本运作。最先调整的是董事会秘书,一来这个岗位主管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因此关系重大,二来两个董秘任职均已近十年恐已尾大不掉。宏大集团于是按惯例指令宏远集团党委会做出决议,以中层干部轮岗的名义将两个上市公司的董秘对调。这个决定对于国企而言实属司空见惯,然而却有违反公司法及上市规则的嫌疑,理论上董秘属于上市公司高管,其任免权限在于董事会而非党委。不过国有上市公司从出世之日便是怪胎,无非是为圈钱顺便赶一遭市场化时髦,样子光鲜看似建立了一整套滴水不漏的法人治理结构,其实不免沐猴而冠、挂羊头卖狗肉,还是一切照旧而无现代公司之实。哪知其中一位近退休的老董秘刘光明偏偏不信邪,硬着脖子公开抵制这次调整,更写申诉信至证监会且拉来媒体爆料指责宏大集团滥用大股东权利损害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自主权。媒体久未有此等上佳的炒作题材,加之为了迎合公众对老大国企的厌恶心理,自然添油加醋热闹一番。宏大集团倒是始料未及,硬着头皮令上市公司召集董事会会议,满想橡皮图章的董事会通过决议免除老刘董秘职务也算履行了程序正义。哪里想到一贯点头的独立董事居然齐刷刷投出弃权票,一来看风向不对也就明哲保身以免背负助大股东作恶的罪名,二来明白他们早晚也被赶出董事会而顿生兔死狐悲之情。难堪以后宏大集团只能抬出组织大义的法宝,私下里也向刘光明作了许诺,终于让老刘拱手同意留任一段时间后交出董秘职务。国企向来不善于应付这种复杂公共事件,领导也被搞得焦头烂额,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马国栋此时提议聘请市场化人士加盟宏远集团主管资本市场事务,一来可以加强对两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并为以后的资本运作做准备,二来可以再次向外界宣誓宏远集团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可谓一举两得。杨、陈两位觉得此计不失为良策,于是同意马国栋操作落实,只是强调如能引进,待遇悉从国企标准,以免厚此薄彼造成内部矛盾。

 

马国栋算是国企体制内领导的异类。他早年任职某政府机关,九十年代初便投身彼时刚刚萌芽的证券行业,颇结交了中国最早一批的江湖大鳄。之后被宏大集团前任老邓董事长看中,加入以后负责集团的资本运作事务。几年间成绩斐然,运作了几个公司上市,还曾担任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之后老邓董事长被人告发违纪黯然下台,马国栋在宏大集团的地位便有些尴尬。所幸杨、陈两位履新之后,苦于没有资本市场的经验,因此还颇倚重马国栋。在收购华夏集团交易时,马国栋态度最为坚决,负责牵头执行工作,且成功说服海豹基金注资。马国栋的能力不但令杨、陈依为股肱,更令分管领导江副市长大加赞赏。按理在决定宏远集团人事安排时,宏大集团第三号人物黄副董是当然人选,当时也有意让其任董事长、马国栋任总裁。但马国栋与情治系统出身的老共产党员黄副董关系不睦,况且在老邓董事长去职之后、杨陈履新之前,黄副董暂时署理宏大集团,为去老邓化着实打压了马国栋一番。在组织部听取意见时,马国栋明确表态愿意服从组织的任何决定,只是认为自己并非机械行业出身,因此断不能担任总裁。马国栋建议总裁应从宏远集团内部产生,免得有外行领导内行之虞,再者可聊慰宏远集团员工舆情。组织部门觉得颇有道理,而江副市长因对此前收购华夏集团的成功运作印象深刻,遂有让马国栋上位之意。黄副董满心期待到宏远集团作老大的位子,闻得恐有变故之后也活动一番。但是官场中技术官僚向来看不起职业革命家,尤其是情治系统的秘密警察身份更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几乎无人出手相助。最后敲定宏远集团班子时,黄副董明知无力回天遂不再强求,但提出宏远集团地位重要,建议用三驾马车机制以利于集体决策,避免走弯路。马国栋虽然心中不爽,但杨、陈亦委婉表示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黄副董面子,所以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从此以后,黄副董与马国栋便结下了无可化解的梁子。

 

老周与马国栋私交不错,在收购华夏集团时给他出了不少点子,海豹基金也是老周牵线。秦少庸当时代表海豹基金参与了收购,因此结识马国栋。马国栋非常欣赏少庸的执行能力,加之两个均有些文学爱好,时常纵论应和,虽然认识时间不长倒也成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挚友。董秘风波给了马国栋一个组建自己核心管理团队的绝好机会,他于是力邀少庸加盟宏远集团。少庸当时既已疲态百出,也想找一个象宏远集团的产业巨头继续职业生涯,两人于是一拍即合。深谈多次以后,两人发觉彼此理念相合,未免更加惺惺相惜,庆幸找到黄金组合,更是生出慨当以慷的满怀豪情。秦少庸更是顿觉混沌拓清、天地开朗,做世界级产业巨头的梦想似乎就在眼前,因此也满不在乎马国栋表示的无力为他争取市场化待遇的歉疚。回家以后,妻林倩一顿数落,但也无可奈何。辞职消息一宣布,圈内人登时觉得除了这样一个异类不可理喻。此时少庸全然不顾,已经沉浸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不尽亢奋之中。

话题:



0

推荐

葛剑秋

葛剑秋

4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资深医药从业人士

文章